于都縣簡稱于都,江西于都,地處贛州東部,人口超百萬,勞動力資源豐富,是資源大縣,生態大縣,交通區位優勢明顯,轄9個鎮14個鄉,進入發展態勢**、社情民意最順”新時期。
于都縣地處贛州東部,總面積2893平方公里,轄23個鄉鎮357個行政村和1個工業園,因以北有雩山,取名雩都,1957年更名為“于都”。2012年6月,被國務院列為瑞(金)興(國)于(都)經濟振興試驗區。
于都是百萬人口大縣。是贛州**一個人口超百萬的縣,總人口111.5萬。于都不僅人口眾多、勞動力資源豐富,而且還是資源大縣、生態大縣,交通區位優勢明顯。
于都是千年人文之鄉。西漢高祖六年(公元前201年)置雩都縣,迄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,是江西最早建縣的八個縣和贛南最早建縣的兩個縣之一,古時贛南郡治設在于都近250年之久,素有“六縣之母”和“閩、粵、湘三省往來之沖”之稱。
于都是全國著名的“嗩吶藝術之鄉”“民間文化藝術之鄉”和“全國文化先進縣”,“于都嗩吶公婆吹”“于都古文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于都是萬里長征起點。1934年10月,中央機關、中革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8.6萬人集結于都,開始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,于都從此作為“地球上的紅飄帶”的起點載入史冊并聞名世界。
于都為革命犧牲的有姓名可考的烈士達16336人,其中犧牲在長征路上的烈士達1.1萬人;共走出了16位于都籍共和國將軍。
于都縣地圖,于都地圖
近年來,于都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:一是政策優勢足。擁有以《若干意見》賦予的蘇區振興政策、瑞興于經濟振興試驗區賦予的先行先試權限、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賦予的扶貧開發政策為主的三大國家級政策。
先后獲得了“多規合一”試點、公立醫院改革試點、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、涉農資金整合試點等一批先行先試改革事項。二是發展勢頭好。突出打好“六大攻堅戰”,狠抓重點項目建設,紡織服裝首位產業不斷壯大,以贏家服飾為龍頭的一大批紡織服裝企業進駐于都,工業發展呈現出強勁勢頭。
大棚蔬菜、高產油茶、臍橙等農業產業迅猛發展,梓山萬畝富硒蔬菜產業園實現“當年開工、當年竣工、當年見效”,“1+2+N”的農業發展格局基本成型。
2017年,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1.2億元,同比增長9.7%;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4.77億元,同比增長15.4%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.8%;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.3億元,同比增長12.4%;財政總收入19.3億元,同比增長14.2%,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6億元,同比增長16.6%。三是干事氛圍濃。
全面推進省級文明城市創建,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先后獲得省級園林縣城、省級衛生縣城稱號,涌現出了以2014年度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之一——肖卿福為代表的一大批模范人物,營造了愛崗敬業、實干擔當的濃厚氛圍。扎實推進“兩學一做”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,黨風政風持續好轉,凝聚起強大發展正能量,百萬于都兒女正昂首闊步邁向全面小康社會。
于都縣行政區域
全縣轄9個鎮、14個鄉:貢江鎮、鐵山垅鎮、盤古山鎮、禾豐鎮、祁祿山鎮、梓山鎮、銀坑鎮、嶺背鎮、羅坳鎮、羅江鄉、小溪鄉、利村鄉、新陂鄉、靖石鄉、黃麟鄉、沙心鄉、寬田鄉、葛坳鄉、橋頭鄉、馬安鄉、仙下鄉、車溪鄉、段屋鄉。共有25個居委會、352個村委會。
于都縣經濟結構
近年來,于都縣牢固樹立“發展為先、生態為重、創新為魂、民生為本”理念,進一步增強銘黨恩、謀發展、促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,切實把思想、認識和行動統一到貫徹落實《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》上來,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動蘇區振興發展的偉大實踐中去,主攻貢江新區、工業新區、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建設,以工業化和城鎮化為驅動、信息化為引領,促進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,努力爭當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先行者,著力建設經濟繁榮、城鄉秀美、生態宜居、社會和諧的幸福于都,經濟社會呈現加快發展、轉型發展、跨越發展的良好態勢,于都進入了發展前景最優、發展態勢**、建設速度最快、社情民意最順”的新時期。
信息來源于于都縣人民政府網站。
本文主題:江西于都簡介,于都縣概況,于都地圖
相關信息:于都
2022-04-15
2022-04-15
2022-04-15
2022-04-15
2022-04-16
2022-04-16
?20009-2021,企業信用網,企信網,誠信網,信用網,企業信用,版權所有,贛icp備19009594號,地址:江西省贛州市中小微企業服務中心政務信息服務區 機構簡介,聯系我們,企信網?